“傩舞”:舞之蹈之除灾疫
- 作者:佚名 发布时间:2022-11-9 17:22:13
傩舞原是古代重大祭祀时所跳的舞蹈,舞者佩戴形象狰狞的面具,装扮成传说中的“方相氏”,一手持戈、一手持盾,边舞边“傩、傩……”地呼喊,奔向各个角落,跳跃舞打,搜寻不祥之物,以驱除疫鬼,祈求一年平安。在马鞍山市乡村,很多地方至今保留了傩舞的习俗,其中,天门傩舞、银塘傩舞等都是远近闻名。
天门傩舞是当涂县太白镇塔桥村保留的一种傩舞,当地称为“跳脸子”。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三天,村里就会舞傩。
“我们的‘天门傩舞’,从汉朝就流行了,现在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,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”村民芮林喜骄傲地说。舞傩时,三位表演者各自郑重地戴上红、绿和黑色的脸谱,穿上配套的服装。红脸代表太阳,有人说是封神榜里的赵公明;绿脸代表万物,是传说中的谷物神,也有认为是封神榜里的鸿均老祖;黑脸代表黑夜,传说是蔽天将军,手握狼牙棒,上指天下指地,横扫一切妖魔鬼怪,保一方人们平安。也有人说,红脸的是赵匡胤,绿脸和黑脸的是天神下凡来保护赵匡胤的。
天门傩舞伴奏乐器简单,一般为鼓、锣等打击乐和唢呐。吹鼓手们引导着三个“傩神”,一路往前走,鼓乐吹打,前簇后拥,十分壮观。到每家每户门口时,还会绕两圈,摆开架势,辟邪圈套住村民,燃放鞭炮,以求赐福镇宅,保佑平安,有时还会用锁链刮几下小孩以求祛邪逐疫,表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渴求。
而银塘傩舞则由三个部分组成。第一个是“舞伞”。开场后,一阵鸣炮,紧跟着锣鼓、唢呐、钗钹等乐器齐鸣。先是绣着吉祥话语的4面绿色三角锦旗鱼贯登场,接着是一柄五色大伞,随着表演者的舞步翻飞转动。舞伞是多种神仙下凡的通道,预示着人间的吉祥如意。伞有五色纸12层,代表着十二生肖和春耕、夏种、秋收以及冬藏四季农序。第二个部分是“古老钱舞”。4位套着“脸壳子”的童子上场,每人手捧硕大的古钱模型,手舞足蹈,寓意为“古老钱、古老钱,里面方来外面圆,代表着风调雨顺太平年”。最后,也是整个傩舞的高潮部分——“杀四门舞”。在一片激扬的乐器声中,4位傩神如天神下凡般,跳着欢快的节奏进场。傩神以“脸壳子”上的4种颜色相区别,黑脸是雷公,下凡为民捉拿瘟神;白脸是童子,下凡为民斩妖除怪;肉脸是财神,为民从五路招财进宝、恭喜大家发财;蓝脸是牛王,是农民种田的好帮手,保佑六畜兴旺。这4位傩神表演的节目代表着除恶降魔,消灾纳福,喜庆丰收,吉祥如意。